1、建筑结构设计会考虑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及偶然荷载,按照不同的组合对建筑物进行计算,结构的计算会按照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个方面进行。通俗讲结构设计是按照建筑的承受能力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出现裂缝、变形等影响使用人员的观感等方面考虑(虽然有时裂缝并不会造成结构安全,但影响人的观感) 2. 建筑结构的受力传递一般由板至梁,通过梁传递至柱,而后至基础、地基。 3. 建筑构件受力基本有受压、拉,受弯、扭曲、剪切等形式。 4. 混凝土受压能力强,受拉、受剪能力比较弱,钢筋受拉能力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比较好的融合两种材料的特性,是比较常见的结构材料。 聚芯模,密肋梁空心楼板,叠合箱模壳
5. 楼板按照受力形式分为单向板、双向板,框架结构的梁的受力状态一般为跨中部位:梁底部受拉,顶部受压。支座部位:梁底受压,梁顶受拉。 6. 按照梁的受力状态,一般梁内的配筋为跨中:梁底主要钢筋受拉力。支座:梁顶主要钢筋受拉力,通俗讲跨中梁底的钢筋为重要受力钢筋,支座(柱)部位梁顶部钢筋为重要受力钢筋。 7. 柱子主要承受压力以及水平荷载(风、地震等)带来的弯矩、剪力,所以柱梁交点为受力集中点、薄弱点。 8. 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带来的剪力,所以剪力墙主要使用在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风荷载、地震荷载比较重要)。 9. 桁架结构、网架结构均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结构中的杆件均为二力杆(只承受拉压力,不受弯),即杆件是按照仅受拉力与压力进行设计。 10. 预应力结构是预先通过对结构内部钢绞线施加拉力,形成自给收缩,从而抵消结构拉力,借助于混凝土较高的抗压强度来弥补其抗拉强度的不足,可以达到比较大的跨度,适合用在大空间的结构形式。(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拉开的弹簧,自己本身收缩)